金灿灿的日光菊、清浅优雅的紫花苜蓿、肆意绽放的格桑花、或橙黄或桔红的沙棘果,翠绿欲滴的松树,摇曳着红色枝条的荆条……这是8月下旬,记者在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排土场上看到色彩斑斓之景。
在这里,一边是满目翠绿、错落有致的排土场“梯田”,另一边是各种矿用车繁忙的露天采矿场景。可谓是,翠岭铺浓绿,机车运黑金,绿色与黑色,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这里和谐共生。
北露天煤矿矿长、党委副书记贺希格图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修复后的矿山如同一座城市后花园,在露天矿和城区之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附近居民推窗见绿,走出家门不远就是矿山的花草树木,北露天煤矿甚至慢慢的变成了霍林郭勒工业旅游的一个景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既要创造金山银山,也要守护绿水青山。除了打造黑色“煤海”与绿色生态的和谐,内蒙古公司还在构建“煤电+绿色能源基地+产业集群”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力打造“绿色矿山+绿色能源+智慧工厂+绿电铝产品+智慧电网”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新模式。
大自然是厚爱科尔沁草原的,这里水草丰美。广袤的草原下面还蕴藏着超级大煤田——我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煤炭储量超过130亿吨的霍林河露天矿。
但凡事不可太满,万物皆要留白。大自然赐予霍林河露天矿的并不是热值高、含硫量低的优质煤,而是无法外运,长期存放还会引起自燃,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被视为“生态垃圾”的劣质煤。
处理劣质煤的最佳方式是就地消纳,但又有难题摆在面前——怎样的下游产业才能消纳数量庞大的劣质煤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呢?
高能耗行业电解铝纳入了当时企业决策者的发展蓝图。于是,2012年8月,包含煤炭—煤电—电解铝的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据悉,内蒙古公司每年可以将900余万吨劣质煤和近30亿千瓦时绿电就地转化炼铝,以电解铝产品为载体实现了劣质煤和新能源的转化与储存。劣质煤炭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转换成为了优质资源。
工程开建之时也逢我国风电、光伏产业异军突起。在“追光逐风”的道路上,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也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关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政策,2014年8月,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前三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霍林河循环经济进入“风火互补”发电时期,正式迈出了绿色转型的第一步。同年10月,随着两台35万千瓦火电机组陆续投产,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运。如今,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群山间,266台风机迎风傲立、36万余块光伏板映日生辉,持续为霍林河循环经济局域电网供给绿色能源。
取之有度,与之以诚。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内蒙古公司也在生态修复上下足了“线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18.05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8.33万亩,已经建成“自维持,免维护”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的植被以牧草为主,还有部分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果树。草木丰茂后,也成了新的财富。南露天煤矿生态环保部主任李苗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2—2023年,南露天矿共产出牧草30余吨,还将部分生态修复区牧草无偿赠予牧民;还对438亩沙棘进行拍卖,也是增收和富民之道。
如今,在探索均衡增长、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内蒙古公司的新范式已形成规模。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带来新问题。比如,风电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对风电的消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弃风、弃光现象突出。
内蒙古公司迎难而上,着力建成促进风光火储、多能互促、协同供应的新能源产业格局。
在储能方面,内蒙古公司敢于做“先吃螃蟹的人”,实践了全国首个由铁—铬液流、飞轮、锂电三种形式组成的混合储能项目。这中间还包括全球首例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进一步探索不同形式的储能在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适配能力,为下一步大规模引入储能项目,促进绿电消纳能力提升,保障局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较为可靠的决定依据和实证数据。
今年年初,内蒙古公司完成了两台30万千瓦和两台35万千瓦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在不投油的前提下具备深度调峰至20%额定负荷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火电机组的调峰幅度、爬坡能力及启停速度,将火电装机由主体型电源转变为保障型电源,在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过程中起到“宽负荷、稳频率”的基础保障作用。在极限情况下,每小时可为新能源让出近百万千瓦的发电空间,配合三模混合储能示范项目进行联合调峰,基本实现系统内105万千瓦新能源全额消纳,实现风、光资源的“零弃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一些领域,内蒙古公司已无石头可摸,自身就是策源地。比如,全国最大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国家电投白音华自备电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工程300兆瓦光伏项目落子于锡林郭勒盟白音华露天矿排土场区域。
国际首例排土场风电机组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排土场完成吊装,实现风电项目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上“零”的突破。
北露天煤矿机电管理部副主任王惠杰和记者说,北露天煤矿现共投入60吨级电驱矿卡30台,今年6月还投入了国内首台大功率电动平地机。
据白音华露天矿机电副矿长孙中飞介绍:“白音华矿已完成了全国首次在复杂结构煤层上线应用的露天矿宽体自卸车5G+无人驾驶项目,成功实现了露天矿多煤层稳定运输作业。”
在南露天矿,记者看到了世界首台120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全国首台/套百吨级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蒙东地区首座配套换电站与换电宽体矿用自卸车。
千帆竞发,勇为者成。正是这些“最大”“首例”和“首次”“首台”,让“安全、智能、绿色、高效”的矿山跃入眼前。
无论哪一种能源,开发出来后,都面临消纳的问题:是长距离传输,还是就地利用?在就地利用方面,内蒙古公司所属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打造的“绿电铝”的做法开辟了资源高效就地转化、延伸产业价值链的新路径。
走进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车间,一排排电解槽内液态电解质随着电化学反应在剧烈沸腾,驱动铝液翻滚的能源中有将近30%为清洁能源。
在全国首批“绿电铝”产品认证中,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完成8.6万吨重熔用铝锭、9.9万吨电解原铝液认证,大比例的绿电转化为“绿电铝”,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将铝业变为“绿业”。
据悉,今年上半年,电解铝绿电消纳占比达27.58%,为清洁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载能产业优化调整开辟新路径。
“绿电铝”被视为绿色电力长时储存的重要载体,更有助于不断的提高循环经济体系中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新能源消纳占比。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总经理曲士民介绍:“我们还与3家下游企业达成了销售协议,2023年累计完成‘绿电铝’交易3.65万吨,实现了绿色发电到‘绿电铝’的价值传递。”
发展新能源与电解铝高载能行业融合的同时,霍煤鸿骏铝电公司也在减排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今年,全国首例采用炉面干式高温脱硝+炭粉吸附除尘+湿法超细液滴脱硫烟气净化技术的焙烧净化系统在该公司投运,处理后的烟气中脱硫效率可达99%以上。
记者在铝锭铸造生产车间看到,全国首套铝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平稳运行,打渣、铸锭、码垛、打包、称重等环节全部由机器人操作,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据介绍,内蒙古公司将加速推进通辽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及配套65万千瓦风电项目,打造国内首条“绿电铝”生产线,引领铝产业链由“煤电铝”向“绿电铝”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计划到2025年项目达产后,电解铝年产能达121万吨,电解铝生产绿电占比将达到40%。
到2026年,霍林河循环经济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70万千瓦,绿电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0%,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积累宝贵经验。